致毕业: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咏秋按
又到毕业季,毕业生们要与大学图书馆说再见了。很多高校馆都组织了活动欢迎毕业生记录在图书馆留下的足迹,说说对图书馆的心声。今天我们刊发一组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毕业生文章。
图书馆,为了人和世界的相遇
于淏千
2017级本科 物理系
宇宙是合理的,宇宙突然有了无穷无尽的希望。
——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
与自己找寻多年的书偶然相遇,或是刚刚边走边想的书突然出现在眼前,这样的事似乎会让我感受到命运的存在。
——森见登美彦《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好像前一阵子还读着上届的毕业感言,没想到一转眼也轮到自己了。老实说,我在图书馆的时间太短,可能每学期加在一起只有几个小时,短到那些感人或浪漫的故事还没来得及发生就离开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图书馆对我的大学时光不重要。图书馆于我与其说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如说是故事发生的动因:作为大量不断丰富着的书籍的有序集合,同时又以实体空间的形式优雅地存在于学校的中央,这两份礼物说是我在南科大赖以呼吸的空气也不为过。
图书馆对我如此重要,我也是偶然才发现的。大一时参加书院教育,有一次分组讨论“什么时候你感到自由”,我脱口说出:“在图书馆”。对面的同学似乎有点不解,问:“是指获取信息的自由?”,我当时表示同意,但现在想想,图书馆给我的自由不只是信息的自由这么简单,也是行为的(路径拓展)和人格的(观念解放)。一个人有多自由可以是个世界观问题,看得到更大的世界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在图书馆我根本感觉不到世界的边际,书一本连接着一本,走过两排书架就像跨过半个地球。索书号的字母排序是覆盖人类一切知识的分类法的尝试,因此探索图书馆就相当于探索全人类知识的档案,我的一些知识体系就是在这些书架间建立的。可惜后来琳恩的一些书分散到了涵泳和一丹,有些书架之间“附近”的关系也断开了,以至于我在一丹找到某建筑师的作品集,却要跑去琳恩借他的传记。
图书馆是活的,是一条生长的矿脉。新的书籍总能带来新的刺激,我的脑子也能借此暂时跳脱所谓的信息茧房,不时地接触一点陌生或刺激的观点。回想起新生入学第一周,我有报名“图书馆使用指南”的培训,馆员老师带着我们在琳恩一层转了一圈,介绍了那套一整墙的牛津通识读本和讨论间的预约方式,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东侧的那排新书架。看到那些刚刚出版的中文或英文书籍,好像和世界另一端某位思如泉涌的作者建立了联系,让我甚至有些感动。多亏他的努力,我们的世界又拓展了几分,而这份还热乎的思想竟然通过图书馆被切实地送到我手中了。
图书馆是民主的,而且我相信图书馆和我们是互相塑造的。南科大的师生们用荐购的方式建设着图书馆,图书馆的馆藏也影响着我自己的书架。社团前辈们提到过被邀请去中心书城为图书馆选书的经历,馆内每年举办外文书展我也会去逛逛。记得在有次书展看到袁长庚老师也来选书,他右手像翻唱片一样迅速掠过一排原版书,不时停下抽出一本中意的,堆在左胳膊抱着的那一摞上,那种对判断力的自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平日的荐购也非常方便,我的第一本荐购是《日本科幻与科幻日本》,提交申请后很快就拿到了书。除了自己荐购,我也会定期跑到感兴趣的书架转转,看看有没有同学“买”了有趣的新书。
再说到空间,图书馆不只是知识的容器,它还鼓励人与人的交流。我听的第一场讲座、第一次小组讨论、参加的第一节讨论班都在图书馆发生。想起2017年参加某社团招新会,我们将近二十个人挤在琳恩一楼的讨论间里,先是凳子坐满了,后来站也站不下,被挤在玻璃上听学长们做介绍,但大家听得好像比上课还认真。又有一次请到电影《妖猫传》的场景设计师来讲座,在琳恩111报告厅从晚上七点讲到十点半,我们还没过瘾,又把人带到二楼的人文社科中心办公室里接着聊天。平日里如果连续在一教有课,课间我都会跑去琳恩入口的沙发坐坐,翻两页思库推荐架上感兴趣的书。
可以说三座图书馆都在校园的关键节点:琳恩比一号门更像学校的大门、一丹是连接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步行枢纽、涵泳则以最古老的画轴守望着工学院最忙碌的学生们。当一条大路穿过图书馆,不只是创造了有流量的展览场地那么简单。如果我周末早起跑出去玩,一定会路过三五人抱着书本在等琳恩开门,晚上回来又能望见同学在三楼窗边夜读的侧影。图书馆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例如一丹可以多开几扇门,我就能在中心食堂吃过饭,推门走进对面的图书馆一层借书,再上楼向北直接穿出图书馆走回湖畔宿舍,路线要比现在顺溜多了。
如今我要离开了,未来可能再也遇不到像这样照顾我四年的南科大图书馆一样的图书馆了。别的图书馆或许更古老,但它的珍藏未必向我开放;别的图书馆或许更宏大,但它的选书未必与我询问;别的图书馆或许更活跃,但它再也无法参与“我”的形成。在南科大的四年我的人生路径发生了深刻的变动,希望以此感谢我们的图书馆,你们总能让种种好事发生。
南科人的云梦泽
胡明涛
2017级本科生 深港微电子学院
如果有人问我南科大最好的地方在哪?那我肯定首推南科大的图书馆,有空调有沙发,有台灯有插座,有冰水有打印机,夏天里的凉风习习,冬天里的暖意阵阵。我的好友Z曾是图书馆常驻人员,在大一时留下了“在南科大,如果有人课余时间不在图书馆,那他一定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的名言,但可惜Z在大三进入实验室后再难有时间常驻图书馆。
图书馆的好不是走走停停的参观能体会到的,是得真真切切在南科大学习生活过才能体会到的。我们已经属于互联网的一代人了,以前的图书馆可能在精神链接上可以跟学生有更深的羁绊,但对于我们来说,互联网成为了更为精彩和更广阔的知识库,除了优秀的硬件条件,图书馆为什么还能吸引我在课余时间常常前往?我自己也尝试过在宿舍、在实验室、在教学楼自习或者单纯的休闲,但在图书馆,却总能更加的心安和专注。也许是群书环绕下带给人整体环境,亦或是周围同学的气场氛围,图书馆确实是能让人安心下来的地方,给人感觉远离纷扰。
图书馆里我最喜欢的是三楼讨论间往电梯走书架旁边的座位,每次都会坐在第二排最右边的座位,右手边紧贴书架,前面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往左一瞟就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变化,距离窗户一定距离也可以避免日光直射。要上厕所或是接水了只需几步就能到达,这里离打印机也非常近,有时突然来了电话便快步走到一个没人的讨论间接完电话,紧急情况也能处理得当。四年里,这个座位陪伴了我绝大多数的时光,偶尔来晚了发现座位被占了,不得不在三楼走一圈两圈才能再找个位置坐下来。有时候绕了一两圈最后还是走回了原来的地方,看一看坐在那的同学走了没。在这个座位上我完成了第一次的高数作业,也敲完了我的毕业论文。直到大四,一丹图书馆建成,有了更多的自习位置也有了更多元的活动空间,但我还是更喜欢坐在琳恩里的感觉,即使到了冬天不再像以前那样暖和,我才发现原来图书馆从来没有开过热风,是一同来到这里的同学发出的热才温暖了这里。即使这样,我还是喜欢来到琳恩,坐在那个老位子上,就像陪着一个老友,虽然无话可说,但一起看着窗外的光影变化也是让人心里舒服的事情。
图书馆的图书馆检索讲座和各类分享也让我收获颇丰,记得在“人生如书”分享会上听过了学长异地四年的爱情故事,也听到了学姐对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思考。这里陪伴我度过了太多的时光,是我无论喜怒哀乐都愿意回来静静坐下的地方。最后仿照非著名现代诗人陶宇杰的《没有完的诗》,送给南科大和琳恩图书馆。
给南科大——写不完的诗
大沙河的水,见我长大;
食堂里的饭,五味陈杂;
学期末的DDL,Pre和Project;
荔枝在我胃里,和猪脚饭打架。
图书馆的凉风,吹过春秋与盛夏
天地间的路长,请让我慢慢回家
2021.6.13写于南科大琳恩图书馆
琳恩遗梦
李树青
2017级本科生 计算机系
“大一的时候,我几乎没怎么去过琳恩。”
毕业前,和好友们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并肩爬行,六月的风吹拂着氤氲微甜气息的荔枝林,枝叶沙沙地响。刚刚还慷慨激昂谈论着以后海阔天空的我们,不知怎么的就聊起了图书馆的一二旧事。
四年前,琳恩的确难觅我的踪迹。
家乡的城市也有几座图书馆,但是离家比较远。小的时候,我经常在假期搭公交车去图书馆借书,回到家,捧着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图书馆这座建筑,在小小的我心中就像一个巨型藏宝库,勇者跋涉千山万水,终究携宝而归。
所以,初入南科园时,琳恩于我,大抵就像一个“图书牌取款机”。我只会在有借阅需求时前往,找寻到书,便心满意足地离开。推开任意一间没有安排课程的教室门,像小时候一样,在独属于几个人的静谧空间中摊开书,或学习,或阅读,纸笔摩挲的沙沙声便伴随我一岁春夏。
几次偶然的经历,朋友拉着我去琳恩一起学习。
在图书馆读书的感觉和教室不太一样。窗外是一条小河,总是微微泛着波纹,偶有鹭鸶闲庭信步,踏水摘花。阳光带着弧度从小窗铺洒进来,抚摸着桌面。一架架排列整齐的图书林立桌旁,巨大敞亮的开放空间也泛起书墨的独特香气,轻易便使人静下心来。馆内的位置每天都几乎能坐满,而留下星星点点空余,并不嫌拥挤。桌前的同学们神情严肃而认真,在手头的工作中全神贯注,时而蹙眉,时而抚额;时有打水的同学从桌间穿过,也从不会发出一点声音,轻巧而迅捷,一恍就不见了人影。
在这样静谧的氛围里,时间也静悄悄地减缓了流速。踱几步,随意找个位置,摊开一本书,便能一气读到饥肠辘辘。略感疲倦的时候,环顾四周,整个图书馆聚精会神的同学们好似都在为我加油鼓劲,会心一笑的同时,便仿佛又生出无尽的力量。
后来,渐渐地,我去琳恩的次数多了起来,借好书之后,也不会像之前一样转头离开。我和她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同随雪芹做红楼一梦,一同硬着头皮翻开厚厚的英文课本。
脑海中,她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可见。
我知道哪里阳光落下的角度最温柔,打个旋儿就能揉进书脊里。我熟悉每一类图书摆放的位置,不必提前查询,学习间隙信步而至,便可沉浸在书海里。我亲身测量过每个角落的温度,知道这个季节哪里的气候最适宜……
我慢慢地,拥入她温柔的臂弯里。
后来,我加入了课题组。
天天实验室的生活,和她的距离日渐遥远。
偶尔路过,想起成堆的作业和怎么都赶不完的实验进度,我只能默默看着她,在心底说声“对不起,下次再见”。
南科乘着深圳发展的列车飞速向前行驶着,一座座建筑物拔地而起,校园日益变化了模样。先有了工学院、一丹图书馆,那天听说,湖畔后面的山上又建了一座涵泳图书馆。
我想起记忆深处的她,趁周末下山拜访故友,故友却不再是先前的模样。
二楼的满满几个计算机类书架摆放上了其他书籍,一楼和三楼记忆中人满为患的自习区如今至多坐满一半。
这是我熟识的琳恩吗?
他们说,琳恩的许多书籍搬到了一丹,如今在那边也可以借书。他们说,涵泳和一丹自习区域大而灵活,还有不同的多功能区,很多同学喜欢在那边自习呢。他们嘴唇翕动着,还在说着什么,我却在窗边带着些微弧度铺洒下的阳光里恍了下神。
恍惚间,我看见她还是如记忆中那般,温文尔雅,注视着学子们,微微笑着,满腔欣慰。
故事一年又一年地书写下去,一届届的莘莘学子走进南科园。他们会有他们的一丹,他们的涵泳,而我,永远记得琳恩一楼侧边夕阳西下的浅黄光晕,记得二楼右手侧满架的计算机书籍,记得被三楼空调冻到瑟瑟发抖落荒而逃的日子,记得不论黑夜与清晨,向她总是沉默而温和的背影回望。
琳恩也望着我。
她说,毕业快乐。
2021年6月21日于塘朗荔园
我和琳恩图书馆的故事
于靖文
2017级本科生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对于大多数2017级的同学来说,“琳恩”就是图书馆的代名词,代表了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借书,下课后的第一次自习,等待下午上课前的第一次午觉,与队友们的第一次小组讨论,和心爱的她的第一次眼神接触。
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前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琳恩图书馆中度过的。早晨起来,骑车到湖畔食堂吃个早饭,吃完早饭后到图书馆自习一会儿,等着上第二节课。上完课后就到了午饭时间,午饭结束后再回到图书馆休息一下,睡个午觉等着下午的第一节课。上完课后,继续这样循环,直到晚上闭馆。我最喜欢的位子是在三楼,通透的设计使整个三楼南侧的自习室充满阳光,坐在那儿学习的时候,仿佛天空就在手边,心情都会变得舒畅。我不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跟同学一起带着耳机看电影、发呆、趴在桌子上睡觉……简直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寝室。
再美的建筑也都是无机物的排列组合,铸成其血肉的是在里面发生的事和遇到的人。第一次与琳恩图书馆见面是开学报到的前一天。2015级的子航学长很热情地到机场接了我和我母亲,进校后参观的第一个建筑物就是琳恩图书馆,当时的我绝没有想到这是四年后我最怀念的地方。我想,我对图书馆的很多感情和回忆,可能很多时候是对曾经自己的怀念。怀念的是常常在图书馆奋战到闭馆的我,是在图书馆三楼自习室写出人生中最好的一句诗的我,是学习累了去三楼小说区拿起一本书就看的我,是自习时坐在心爱的女孩子旁边偷偷心动的我,是四年难忘的校园时光……
转眼间,四年一晃而过,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想最后再去琳恩图书馆借本书,再去三楼大阶梯上的懒人沙发睡一觉,再去讨论间里跟好朋友们聊聊未来的梦想,再去三楼的自习室记住那近在手边的阳光。
现在南科大多了两个新建的图书馆。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想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图书馆建成,但琳恩图书馆作为我们前几届学生心中图书馆的代名词,将永远跟我们的校园记忆珍藏在心底。
再见了,琳恩图书馆!正如我们初见那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江神子·图书馆之于我
顾心怡
2017级本科生 金融系
一开始说起我与图书馆的故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仔细说起来,小半的大学时光都泡在图书馆里了。图书馆就像是一个恋人,我们彼此陪伴,彼此沉默,平淡如水,又无法缺失。
刚来学校的时候只有琳恩图书馆,初来乍到的我深深折服于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引人遐想的名字——用自己初恋女友的名字起名,这该爱得多么深沉啊!
图书馆是一个可以让人观察周边人的地方。
泡图书馆是我的日常,但有时学习久了就会专注力下降,神思飞扬。想的多是琐碎杂事,比如我的活动文案还没交,今天中午的红烧狮子头着实难吃,ddl还有几个没完成,今天偶遇的一个男孩子还挺好看之类的云云。有的时候还在草稿纸上写诗,古诗现代诗皆有,离别、爱情、游玩、人生感悟题材的诗也都有,写完了就觉得自己的压力和伤春悲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也算是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我在图书馆也经常东盼西顾,由于社交属性level较高,我时常能与路过的人打声招呼。若是不认识的,我有时便实行观察:这个人低头沉思,估计是遇到了什么难题;那对小情侣又在卿卿我我,旁人唯恐避之不及;这个人看着屏幕不时傻笑,肯定是在看综艺,若是还在打字,那就是在聊天,而且应该是和喜欢的女孩子聊天,说不定还表白成功了……图书馆里坐着形形色色的人,有时观察别人,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原先只有琳恩图书馆,后来从湖畔宿舍通往学生食堂的路旁竖起了高高的红色围墙,据说是在建一所新的图书馆。当时我正在上李蓝老师的诗词格律与写作课,还以此题材写了一首诗交作业:
江神子·南方科技大学
南科扩建正开张。
越栏望①,盖红房。
电钻嗡鸣、新道起名忙。
舞室②装潢金耀眼,人旖旎,笑声扬。
榜登泰晤显锋芒。
志豪狂,势无双。
一路向南③、不悔渐宽裳。
学子科研花竞放,为华夏,铸辉煌!
注:
① 在湖畔通往食堂的路边越过围栏望去,正在盖起一座红色的高楼。
② 新生宿舍楼下的活动室,亦作舞蹈室,曾举办致诚舞会。
③ “一路向南”是陈十一校长在2017年的新生致词,现也被编成了歌在2019年开学典礼上唱响。
原本以为等不到红色围墙拆掉了,但是忽然就传来了一丹图书馆开幕仪式的消息,我还去开幕式上表演了一段颇有古典气息的诗朗诵。一丹图书馆处处都给人惊喜,高端的硬件设备,高雅的色调配置,甚至包括没那么冷的空调,都让我心驰神往,从此我“抛弃”了琳恩,转投向一丹的怀抱。今天去去一楼,明天去去四楼,这么去不同的楼层就让人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
一丹的硬件设备是三个图书馆里最好最齐全的,但我偶尔也会光顾涵泳,原因很简单,它离湖畔学生宿舍近。有时在学生食堂吃完饭,几步路就走到了涵泳,岂不美哉。去得多了,我也渐渐品出了味道,涵泳给人的感觉是隽永古朴的,在这里收藏的都是文艺作品、古玩字画,尽管没有笔墨,却觉得墨香扑鼻。每回我从二楼往下走,都故意走得慢吞吞的,为的就是多看几眼那巨幅的《清明上河图》。如此,一天的心也就静了下来。
在南科大最可惜的事情之一就是读的杂书不够多,南科大浩如烟海的宝库馆藏,我却连一个角都没摸到。当代年轻人经常会感到焦虑,私以为,解决焦虑的方法唯有运动与深度阅读。毕业之际,我拿到了一套琳恩图书馆的乐高积木,视若珍宝。我会把它放在我的案头,用以回忆与自勉。
《科学手账》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文献服务团队 编
ISBN:978-7-5013-6278-3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成品:183*111mm(与《爱上阅读效率笔记2021》相同)
装帧:精装32开 圆角
224页,正文彩印,80克纯质纸
定价:¥58.00
预售期:39.5元(约6.8折)
发货时间:7月26日前(到期后恢复正常折扣8折)
团购100本起5折
随书赠送2年的日历不干胶贴纸这是一个旨在提倡科学精神的手账型笔记本,精选Nature等12种著名的科学刊物(均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对其历史及影响力进行介绍,呈现出精美的封面和内页照片。它包括53个周历,每周页面下配有院士语录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的名言。它不限某一年使用,你可从任何一年,任何一月,任何一周开启这个手账型笔记本。附送三年的不干胶日历,让你随便贴。手账既适合科研人员使用,也适合热爱科学的大众读者使用,让你爱上科学,更有效率。↑↑点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点图片,了解详情,售缺重印
他们走进图书馆 | 爱迪生、海明威、迪士尼、迈克尔·杰克逊…… 图书馆之歌,天籁之音来了! 鄂鹤年:任职南方科技大学 我是这样的图书馆员,欢迎加入 文创上新 | 赛先生来了!《科学手账》来了,可定制Logo 北大教授张久珍谈图书馆学专业 学习神器索引卡,开启新一轮预售与可定制logo